当前位置:聚焦金融百科信息网 >> 基金知识 >> 详情

生物医药基金在集采政策下的突围路径


2025-06-05

生物医药基金在药品集采政策下的突围路径需结合政策应对、研发创新和资本布局等多维度策略,以下为具体方向:

生物医药基金在集采政策下的突围路径

1. 聚焦创新药与差异化管线

- 避开集采红海:重点关注First-in-Class或Best-in-Class的创新药,尤其是肿瘤、罕见病、基因治疗等高壁垒领域。集采主要针对仿制药和成熟品种,创新药受冲击较小。

- 布局国际化:通过FDA或EMA认证的创新药可避开国内集采压力,例如PD-1抑制剂企业通过出海对冲风险。

- 扩展适应症:延长专利药的临床价值,如K药(Keytruda)通过新增适应症维持市场独占性。

2. 垂直整合与上游卡位

- 原料药/CDMO掌控:投资具备原料药-制剂一体化能力的企业(如华海药业),通过成本优势应对集采竞价。

- 专有技术平台:关注抗体偶联药物(ADC)、RNA疗法、细胞治疗等平台型企业(如药明生物),技术护城河可降低政策依赖。

3. 政策洞察与节奏把控

- 预判集采动态:医保局目录调整规律,规避即将纳入集采的品种(如过评仿制药≥3家的品种)。

- 拥抱“双通道”:布局院外市场渠道强的企业,如DTP药房合作品种或创新药特药渠道。

4. 资本运作与生态协同

- 早期孵化:介入Biotech天使轮或A轮,捕获源头创新(如CAR-T领域),分散后期政策风险。

- License-in/out:通过权益转让平衡现金流,例如百济神州PD-1海外授权给诺华。

- 跨界融合:投资“医疗+AI”企业(如AI制药、伴随诊断),提升研发效率。

5. 非药领域避险扩展

- 医疗器械高值耗材:关注神经介入、心脏瓣膜等国产替代赛道,审慎规避骨科、冠脉支架等集采重灾区。

- 消费医疗与疫苗:医美()、HPV疫苗等不受医保支付限制的赛道抗政策性强。

6. 政策套利与区域策略

- 地方医保试点:例如浙江“医保结算价”政策下,支持创新药“以价换量”。

- 专科用药避险:儿科、精神科用药等集采优先级较低的领域存在时间窗口。

深度补充:集采的底层逻辑与基金对策

国家集采的核心是医保控费而非压制产业,基金需区分两种企业:

成本领先型:如普通仿制药企业,需极致降本(如自动化生产线);

价值医疗型:如突破性疗法企业,依赖临床数据定价权(如ADC药物DS-8201)。

未来3-5年,基金应关注医保谈判中“高临床价值”药物的溢价空间,同时警惕Me-too创新内卷风险。例如ADC、双抗等靶点扎堆领域可能面临后续价格竞争,需提前评估管线差异度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