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聚焦金融百科信息网 >> 基金知识 >> 详情

当心!基金规模暴涨背后的流动性风险


2025-08-31

基金规模暴涨背后确实可能隐藏着流动性风险,这种风险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尤其值得警惕。流动性风险主要指基金因资产难以快速变现或变现成本过高,无法及时满足投资者赎回需求的风险。以下是几点关键分析:

1. 底层资产流动性受限

当基金规模短期内激增,若配置了较多低流动性资产(如高收益债、非标产品、小盘股等),可能面临“船大难掉头”的困境。例如,债券型基金若持有大量低评级债券,在市场恐慌时可能出现“踩踏式抛售”,导致净值下跌与赎回压力形成恶性循环。

2. 申赎不匹配的“期限错配”

开放式基金允许随时申赎,但底层资产可能需较长时间变现。规模暴涨后,若遇到集中赎回,基金经理可能被迫折价抛售资产,损害剩余持有人利益。2022年英国养老金危机便是因流动性错配引发的典型案例。

3. 市场冲击成本放大

大规模基金调仓时,交易行为本身可能影响市场价格。例如,重仓小市值股票的基金在市场波动时,单日减持可能直接导致股价闪崩,进一步加剧净值波动。

4. 监管与持仓限制的约束

公募基金需遵守“双十规定”(单只股票持仓不超过基金净值的10%、不超过该股票流通股的10%),规模过快增长可能迫使基金过度分散投资,降低阿尔法收益能力,或被迫配置次优资产。

5. 衍生工具的双刃剑效应

部分基金可能用股指期货、期权等对冲流动性风险,但杠杆操作若管理不当,反而会在市场转折时放大亏损。例如2015年A股股灾中,部分量化基金因流动性枯竭导致对冲失效。

6. 投资者行为助长风险

散户追涨杀跌特性在规模暴涨期尤为明显。大量资金涌入往往发生在市场高点,一旦回撤可能触发连锁赎回。蚂蚁战略配售基金2020年的巨量认购与后续大量赎回便是例证。

扩展知识:

侧袋机制是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创新工具,将低流动性资产隔离至侧袋账户,但需注意其可能引发投资者信心波动。

美联储在2020年3月推出的“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”(MMLF)显示,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可能需央行直接干预。

基金管理人需通过压力测试、设置赎回上限、保留现金比例等手段未雨绸缪,投资者则应警惕“规模崇拜”,关注基金持仓透明度与流动性管理能力。金融史反复证明,规模增长与业绩可持续性往往存在非线性关系。

标签: